肯亞第七天,早上搭完熱氣球,下午我們再次出發去找動物。今年因為氣候變遷的關係,動物來的比以往還要晚。原本以為這次的肯亞動物大遷徙已經是不可求也不可遇了,因為直到第七天下午,大量的動物還是集結在坦尚尼亞跟肯亞的邊界,只有看到少數的先發部隊探路過來,為數不多。因此早上一起搭熱氣球的同伴留下殘念,他們明早就要離開,國家公園的大門又是往另一個方向,所以只能來年再續前緣。
還好我們多留了一晚,就在第八天下午,我們看到了千軍萬馬,果然世事常常失之毫釐,最後謬以千里。
有關肯亞動物大遷徙科普
1.原因:
說穿了就是為了生存,水跟草是他們生存的要件,整個動物大遷徙就是標準的逐水草而居,哪邊有吃的有喝的,動物就往哪兒走。
2.範圍:
整個大遷徙活動的範圍包含坦尚尼亞的賽倫蓋提國家公園,以及肯亞的馬賽馬拉國家公園。如果以面積來算的的話,反而動物在賽倫蓋提移動的面積是馬賽馬拉的10倍,遠遠比大家常聽到的肯亞還要大許多。只是肯亞商業化的比較早,整個旅遊產業鍊非常成熟,而且著名的”天國之渡”馬拉河也在肯亞,所以就算熱門的七八月會出現很多車子在草原上爭相卡位的景象,大部分的遊客還是會選擇肯亞。但近年來也有不少遊客願意花更多的費用,在春天時節到坦尚尼亞,享受更無人煙,可以看到許多新生動物的風貌。
3.數量:
通常是平原斑馬會先過來,大約20萬頭;再來是牛羚(角馬),是動物大遷徙的主角,大約有150萬頭;最後是大約50萬頭活蹦亂跳的蹬羚。因此,將近200多萬隻動物在身邊跑來跑去的感覺,光用想的也可以感受到地面的震動。
4.時間:
大遷徙是一直在進行的,每年12-3月動物會在坦尚尼亞,這時是觀看新生動物寶寶的好時間;4-6月是雨季,也是交配期,這時候動物們開始自南方往北邊遷徙;7~8月是動物大遷徙最精彩的部分,這時動物會往肯亞移動,過程中穿越坦尚尼亞的Grumeti河,以及肯亞與坦尚尼亞交界處的Mara河,河中有尼羅鱷埋伏準備獵殺過河的動物,這也是大家對動物大遷徙最廣為人知的印象,是活生生血淋淋的國家地理頻道常出現的畫面;最後,短暫從西邊跨河到東邊吃草後,大約在9-11月再跨河回賽倫蓋提,結束這一年順時鐘的遷徙。跟候鳥一樣,年復一年,日復一日。
因此,時機時候很重要,凡事都有定期,天下萬務都有定時, 各按其時成為美好。
大家了解整個動物大遷徙的前因後果後,可以依照各自的喜好,選擇想看到甚麼,再決定是甚麼月份,去甚麼國家。
動物大遷徙實況
在肯亞第八天的早上我們再次前往邊界。昨天這些還黑壓壓一片在邊境排隊,要用望遠鏡才看得到的動物們,總算拿到了簽證,一個晚上就連夜趕路遷徙到了肯亞,現在已經出現在我們車邊伸手可及的地方。第一眼看到的畫面真的讓人感到震撼,不由自主地發出讚嘆:從哪裡來的這麼多隻動物啊!!!
他們成群也結隊,小至十多頭動物,多則有數千上萬計的群體,不一定是單一只有斑馬或牛羚,大多都是混雜的,而且可以明顯看出每個群體都有領隊探路,其他尾隨其後,時而漫步,時而奔騰。看著這些活生生的野生動物,在陽光下自由地徜徉在草原上,身上泛出汗水的透亮,蹄子跑起來都像是要擦出火花般地奔放。這讓我想到與狼共舞這部電影,不管是美國中西部的野牛,還是非洲的動物大遷徙,那種生命力的釋放,竟是複刻般地鮮活。
有時候也會看到很有趣的畫面。遷徙的時候會發生迷路的狀況,看到他們一下子飛奔向左,沒過多久又一起飛奔向右,最後有的乾脆耍小孩子脾氣,原地坐下休息,有的投誠到別人的隊伍…動物界也是一種草養了百種馬。路途中如果遇到水源,領隊就會停下來讓大家輪流喝水,膽子大的就會先衝第一個,膽子小的就會在旁邊觀察徘迴,看大家喝了沒事自己才會下去喝。畢竟喝水吃草的時候都是頭要低下去,會看不到附近的埋伏,失了警戒,是最危險的時候。有時候一整群發現有大貓在附近,大家就會像玩一二三木頭人一樣,前進幾步然後停幾步,直到威脅離去才會大步前進。
一些動物的可愛動作片
最後補上一些可愛的鏡頭,來結束這次肯亞動物大遷徙的旅程紀錄。
後記
還好在最後一天看到了動物大遷徙過來,如果真要說還有甚麼遺憾的話,就是沒有看到牛羚在馬拉河,為了生存過河不惜跟鱷魚拼輸贏的天國之渡。除此之外沒甚麼好說的,動物大遷徙真的可以列為一生一定要看一次的風景。
但是來過的人有的會說動物看久了會膩,所以也不用待太久;可有的人則是樂此不疲…坦白說我們是比較偏向於前者,一開始隨便一隻斑馬都會很興奮,但到後來也逐漸習慣了這樣的場面。我自己的感受是,畢竟這些動物都是生命中的過客,會產生值得留存的記憶,但不會建立永久的感情,我想應該是這樣的緣故使然吧。
但這樣說並不是不推薦,來肯亞追動物真的是一生值得一次的旅遊,看野生的動物跟眷養在動物園裡的,無論是靈性、活力,都有很大的差別。而且像那樣一大群壯闊的奔馳,絕對會成為日後家人們共同的回憶與談資,也會對大自然再次產生敬畏。只是,我建議不需要安排非常多天。來肯亞這件事,我崇尚中庸:剛好,就好。